数据新闻丨这份2023年的天气数据,记录了你所经历的整个汛期
降雨:暴雨强度大,极端性强
高温:影响范围广,持续时间长
台风:偏少偏强,路径复杂
高温:影响范围广,持续时间长
今年夏季(6至8月),我国高温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极端性强的特点。高温天气涉及新疆、内蒙古西部及中东部大部地区,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(第一多为2022年)。
从高温日数看,北京、天津、石家庄、西安、重庆、福州、杭州高温日数均超过30天,其中石家庄、福州更是达到了42天。35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,分别有64个和236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和月极值;有317个国家站最高气温最大值达到或超过40℃。
全国省会城市高温极值及高温日数统计
夏季,华北、黄淮地区(京津冀鲁豫)经受了一番高温炙烤。7月上旬,华北、黄淮气温偏高2.7℃,为历史同期最高。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40℃以上区域,北京、河北、天津共有12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℃,约占站点总数的七成。其中,北京地区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同期最强,6月、7月、8月高温日数均破历史极值;6月和7月共计29天到达高温日,两次出现6天以上的连续高温。
另外,5月1日至6月10日,我国有20余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陆续出现高温天气,内蒙古中西部、京津冀、河南中北部、山东中西部、苏皖北部等地出现35℃以上高温天气,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超过37℃。全国80余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伴随着高温,今年上半年,云南区域平均降水量仅有265.1毫米,为1961年以来最少,较常年偏少近30%,遭遇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冬春夏连旱。
台风:偏少偏强,路径复杂
今年以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呈现生成源地位置偏东,生成数和登陆个数均偏少、强度偏强、台风极端强降水事件多发等特点。1月1日至10月31日,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16个热带气旋,较常年同期偏少6个。这16个热带气旋中,在发展过程中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有8个,占比50%。6个台风以热带风暴及以上强度登陆我国(包括台湾省),较常年同期偏少1个。这6个登陆台风的平均初次登陆强度为41.8米/秒,较常年平均值(32.7米/秒)显著偏强9.1米/秒。
另一方面,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不稳定,副高出现多次南北摆动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热带气旋路径复杂多变。今年第6号台风“卡努”走出了复杂的“之”字型路径,第16号台风“三巴”成为近20年里第一个在雷州半岛西侧登陆的台风。
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路径叠加图
今年登陆我国台风数量虽然略偏少,但有着破坏力强的特点,特别是“杜苏芮”“海葵”等台风带来了严重的风雨及洪涝灾害。
2023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统计
7月17日,“泰利”登陆广东省湛江市,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,登陆时间较常年(6月27日)偏晚了20天。
7月28日,“杜苏芮”先后影响了14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(闽粤浙赣皖豫鲁京津冀晋黑吉辽),造成严重灾害损失。
9月3至5日,“海葵”先后三次登陆我国,给华东南部、华南带来极端强降水。
今年的主汛期已结束,但天气形势依旧复杂多变。面对冬半年灾害性天气带来的挑战,我们要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,充分认识天气气候的复杂性,不断强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,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,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。(文章部分内容来源国家气候中心)
🔗 往期回顾🔗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走进18所高校宣讲“共享杯”创新大赛以“科技”为笔 绘就“一带一路”新图景
如何赏到最美秋叶?来看这份“气象攻略”!
长按识别小程序
了解天气实况信息